趙本山:不靠近政治不相信黨 還搞什麼藝術

10月28日,遼寧省鐵嶺。趙本山接受記者專訪時,不時地陷入沉思。 澎湃新聞記者 權義 圖

10月28日,遼寧省鐵嶺。趙本山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稱,文藝座談會後壓力比較大,但作為藝術傢必定要聽黨的話,跟黨走。

“其實演員是觀眾的,是人民的,如果我身體允許,春晚需要我,我也推不起。如果,我這個老人別人不喜歡瞭,就(把舞臺)讓給別人,這是很正常的。我早晚都會被時代淘汰,我要做好這個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些年累就累在藝術就我一個人在承擔。我希望我能回到藝術上去,現在再計算賺多少錢已經沒有意義瞭。我希望多為老百姓留一些作品,老百姓不會記住我有多少錢,但會記住我有多少作品。”

“穿一雙鞋又不是貪污的,是我自己賺來的,不用大驚小怪,這是正常的。羨慕嫉妒恨是中國人的正常的發泄,沒關系。”

“藝術傢跟每個政治傢都是藝友和政友。藝術傢應該要懂政治,這是首先。比如我們現在的省長說本山我們來聊聊藝術,那我能不去嗎?你得聽從上面的。”

“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黨,那還搞什麼藝術?你不聽黨的話你還搞什麼藝術?文藝座談會的那個事兒也不是是個演員都去開瞭。”

在距離沈陽市160多公裡的開原縣蓮花鄉蓮花村,67歲的村民趙德發坐在炕上,點燃一支煙。深秋的日光泛著玉米秸稈的金黃斜斜地刺進窗電動床戶,照著煙圈的輪廓,一圈一圈,蕩漾隨即飄散。

“小時候我們管他叫小山兒,他管我叫老叔。”趙德發瞇一瞇眼說。他口中的“小山兒”,正是今天娛樂圈頂級大腕兒趙本山。曾經,兩傢用磚石壘成的平房就隔著一堵墻;如今,趙本山的祖居已經給其他村民居住,門窗緊閉,門口有幾隻大白鵝在凍結的泥濘小道上昂首闊步。

此時,58歲的趙本山正在距離開原100多公裡外的鐵嶺市郊金峰小鎮拍攝《鄉村愛情故事》第8部(以下簡稱《鄉8》)。

在片場一棟別墅車庫門前正中的位置,趙本山坐在椅子上,身披黑色的韓款大衣,穿灰色棉褲,著一雙運動鞋,彎著腰低著頭聚精會神地看劇本。他的身邊簇擁著30餘名片場工作人員,一名攝影舉著長焦鏡頭不停地變換著角度跟隨拍攝。

正是傍晚時分,無遮無攔的山風裹著料峭的寒意。見到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的時候,趙本山起身迎接,他的背微微有些傴僂,似乎還沉浸在劇本中,他的眼神沒有焦點,神色嚴肅、夾雜著幾分疲倦,眼袋十分明顯。

直到記者走近他身畔,喚一聲“趙老師”,他臉上的線條頓時柔和起來,憨厚地笑著與記者握手。他的手有很多裂口,虎口處尤其嚴重。

“你們去我老傢瞭?怎麼樣?我經常回去的。”趙本山說。

趙德發說,“小山兒”最近一次回去是今年清明祭祖的時候。“清明當天是他徒弟們來的,過瞭幾日趙本山自己來瞭一趟。”

“卡,過瞭。”趙本山一揮手,站起身,揉一揉臉,順手摸一下已經全白的頭發。他身邊的攝影指導隨即跟著起身,這意味著進入下一場戲的拍攝。

金峰小鎮片場,拍攝監視設備就安置在場景別墅的車庫裡。片場裡,趙本山的表情很多時候都是嚴肅的,但他的笑點很低。監聽時,他會不時台灣電動床工廠因為某句臺詞笑出聲來,同時轉過頭看看周邊人的反應。有幾次,周邊的人會跟著笑;大部分時候,就他一個人笑。

不演戲的時候,趙本山目不轉睛地盯著監視器屏幕,耳戴監聽,身體微微前傾,兩手交叉抱在胸前,儼然一個導演。

“今天這兩場戲有董事長的戲份,本來由他的兩個徒弟導演,但既然董事長到瞭片場,威望和藝術水準擺在那裡,誰還導?當然他說瞭算。”一位本山傳媒集團的副總表示。

當天片場中的演員,除瞭臺灣演員李立群,《鄉8》中的兩位女主角楊小燕和李秋歌的扮演者都是本山傳媒集團的職員。對詞的時候,趙本山會很直接地說出他認為更適合的臺詞,有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性。

這種權威地位的源頭似乎有蹤跡可循。

56歲的餘占中是趙本山在蓮花村小學四年合並班時的同學,他說趙本山小時候就是一個“孩子王”。

“我們都聽他的,因為他聰明,即使幹瞭什麼淘氣的事,也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餘占中向澎湃新聞回憶,“小時候打撲克牌,趙本山摸三把後記個符號,就他一個人知道哪幾張是大小王,別人都看不出來。”

趙本山年長餘占中兩歲,時至今日,提起昔日調皮搗蛋的橋段,餘占中還是一副視趙本山為大哥的語氣和神色。而從“孩子王”成長為“董事長”和“師父”的趙本山,已然修煉到瞭不怒自威的境界。

“董事長一般不會輕易苛責一個人,隻要他看一個人的眼神有點不對勁,那個人就會下意識地尋找自己有什麼問題;如果他出言責備,那個人一定是犯瞭非常嚴重的錯誤。”前述副總說。

趙本山的徒弟王小利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他一般不會說什麼,但如果發現徒弟私自走穴,他也不是責罵,就是出言損人,而且是當眾損,不留情面。”

當被問及是否喜歡當大哥的感覺,趙本山說:“那倒不是,我喜歡大氣的感覺。”

小夥伴中的“帶頭大哥”趙本山並不是一個讓老師省心的對象,不過在文藝表演方面表現出來的聰明勁兒讓他身邊不少人側目。趙德發說如果演二人轉,蓮花村的農民基本都會,“但趙本山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模仿能力特別強。”

“小山兒”在蓮花村讀瞭不到8年書,臨近高中畢業時,由於當時“九年一貫制”的學制再加上他傢庭困難,直接進入瞭鄉裡公社新成立的一個宣傳隊。

趙本山說學生時代給他留下最深的烙印就是表演。“上小學的時候我就開始演節目,一直演到今天,我讀書的時候(學校)不太重視教育。(當時)有文藝隊和體育隊,我就一直演。”他對澎湃新聞笑言,“別人以為我沒念書,其實我念書挺多,相當於(念到)高中。”

如今,老叔趙德發的傢中幾乎已經找不到屬於趙本山的痕跡。

他說自己接待很多前來采訪的媒體,總會有人向他買有趙本山的照片。“他們說兩百塊錢一張,說不是白跟我要,就塞錢過來,結果照片都被拿走瞭。”

趙德發告訴澎湃新聞,趙傢在蓮花村屬於大傢族,如今村裡還留下20餘口趙氏,但不知什麼原因,趙本山不安排趙氏傢族的人進入自己的公司。

“如今就算我去見他也要通過助理。”趙德發說。

趙本山在《鄉村愛情故事》的拍攝現場。除瞭演戲,趙本山的另一個角色是總導演,他看著拍攝現場的屏幕,笑口大開。 澎湃新聞記者 權義 圖

不過,在沈陽,一切跟趙本山有關的地標辨識度都很高。

其中位於中街的劉老根大舞臺總店(以下簡稱大舞臺)已然成為當地的一個文化地標。

這個矗立於沈陽市黃金地段的樓盤完全屬於本山傳媒集團,坊間傳聞趙本山曾以兩千多萬的價格公開摘牌買入,據負責大舞臺運營的本山傳媒集團副總唐鐵軍透露,近兩年大舞臺的收入每年達到1億元。

1億收入的貢獻者大半都是外地遊客,連趙本山本人都承認這一點。在唐鐵軍看來,本地觀眾是指黑吉遼東三省的看客。

讓沈陽觀眾望而卻步的原因是票價。一位經常在中街一帶拉客的出租車司機向澎湃新聞抱怨,票價不低。二人轉大同小異,除瞭趙本山個別特別有名的徒弟,沈陽的小劇場演得也不差,一般票價也就50左右。 “我很喜歡看二人轉,但已經兩年不去劉老根大舞臺看瞭。”他說。

大舞臺售票處的窗口貼著票價明細:總共分9個檔次,最貴的是樓下前排沙發:480元/位,最便宜的是樓上15排:180元/位,全場共有1000個座位。唐鐵軍稱大舞臺從來沒有“贈票”一說,無論誰都要自掏腰包,“就算是我的親戚朋友來,我也得買票,所以我都不願讓他們來大舞臺。”

在趙本山的文化產業鏈當中,大舞臺的收入是最重要的一塊。參演電視劇的趙傢班徒弟們如果當天晚上沒有戲,都會被安排到大舞臺演出。

售票處旁邊的電子屏幕上滾動著當晚上臺的演員名字,細細推敲便會發現其中的精妙:“程野”《老兵》飾“史大可”,“王小利”《鄉村愛情》飾“劉能”……

“趙本山把二人轉演員推向春晚和電視劇,使觀眾熟悉瞭解這些演員;再利用這些演員的知名度,反過來拉動劉老根的票房。”同趙本山合作近30年的國傢一級編劇,原中國曲藝傢協會副主席崔凱告訴澎湃新聞。如今,從體制內退休的崔凱擔任本山藝術學院院長一職。

2002年,趙本山通過租賃的方式租下瞭劉老根大舞臺(原沈陽大舞臺劇場)。一年後大舞臺開業運營,然而不巧遇上非典,上座率不足50%。

“起初他(趙本山)還跟我打電話說崔哥不行。我告訴他因為大舞臺空置多年,老百姓不知道有這個劇場,要堅持下去。果不其然,三個月之後就全場爆滿,一直到現在。”崔凱說。

在崔凱看來,趙台灣電動床工廠本山最敏感的商業嗅覺就是嗅準“二人轉”在東北一定能火。

“趙本山有什麼資源?他有的就是大傢最看不上或者不看好的二人轉資源。他的產業鏈從起步發展到現在是逐漸完善的。起初他認準東北喜劇、二人轉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是有市場的,他先看準瞭市場,才嘗試著去做。於是成立瞭第一個劉老根大舞臺。然後,他把二人轉演員推向春晚和電視劇,使觀眾熟悉瞭這些演員;接著又搞瞭本山藝術學院和遼寧大學的合作,為本山傳媒集團輸送人才。”崔凱分析。

在趙本山的文化產業鏈中,每一個環節的人在配置上十分靈活。

大舞臺演出之前的場外高蹺表演者,開場舞的男孩兒來自於本山藝術學院民間藝術表演系。“我們的學生大二開始就到大舞臺實習。從2004級到2010級,我們系目前畢業6屆學生,每一屆都會選優秀的學生輸出到本山傳媒工作,涉及行政、影視劇表演等。”該系副主任劉朋向澎湃新聞介紹。

在本山傳媒的總裁班子中,副總劉流在鄉村愛情系列中擔任過導演和主演。唐鐵軍說自己也有機會參演,隻不過自覺缺乏演技,“還是喜歡做幕後。”他說。《鄉8》楊小燕的扮演者關婷娜原來也在本山藝術學院讀書。

規矩

不過,綠化“說口”的舉措也為他招致諸多藝術界的質疑。

清華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學者肖鷹認為,趙本山得益於二人轉,也把二人轉的關註度提高瞭,但他對二人轉的副作用大於正作用。因為劉老根大舞臺的二人轉是變瞭味的二人轉。“二人轉的基本表演是唱、說、伴、舞,其中唱是最重要的,說口隻是作為唱段間吸引觀眾之用,調節觀眾情緒,不屬於唱腔。趙本山的綠色二人轉將說口提到瞭唱腔之上,實際上是說口代替瞭唱腔。”肖鷹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

他認為,趙本山的確通過他的聲譽在全國范圍推廣瞭二人轉,但這番推廣卻誤導人們認為東北二人轉就是劉老根大舞臺上演的。

“二人轉被污名化瞭,大傢一提起二人轉覺得惡心、低俗,其實這是不符合二人轉的發展史,二人轉裡面有許多極具藝術品位的保留曲目。”他說。

趙本山在東北二人轉領域的壟斷地位,同時也體現在他對本山傳媒以及整個“趙傢班”的管理上,用什麼?規矩。

“我想讓你感受到我們是一個有規矩的團隊,上上下下講規矩。”趙本山說。

“任何一個關於我們集團的采訪,都需要經過藝術總監劉雙平的首肯才能進行。”采訪之初,一名負責安排采訪的副總如是告訴記者。即便是同遼寧大學合作的本山藝術學院的師生,在澎湃新聞記者提出采訪請求時,亦是三緘其口,等上級同意其接受采訪的通知。

徒弟們對趙本山的服帖,似乎夾雜著“背靠大樹”的因素。

徒弟王小利向澎湃新聞坦言:“不隱瞞地說,我拜在師父門下,有希望出名,當名人的想法,也希望出名後收入能比以前高,這是最基本的想法。我想要得到這些,那師傅也能給予我這些。既然這樣,我總得要努力工作,穩穩當當地做人。”

從出演《鄉村愛情》中的劉能,到2010、2011年連上兩屆春晚,王小利迅速地累積著名利。“當粉絲們喊著劉能劉能,我感受到一種尊重,一種從未有過的被尊重感。”

的確,趙本山給徒弟們指點瞭很多捷徑,極力提供包括春晚、影視劇在內諸多得以亮相的平臺,不重蹈當年自己一天連演5場二人轉時的艱辛。

如今,趙傢班的徒弟們沒有一個主動離開,王小利說。

也許王小利自己也沒有察覺到趙本山對他的影響之深,提起師父的一些生活細節,他的嘴角總會微微上揚:“師父喜歡拉二胡,我也跟著練,師父傢裡有20多把二胡。他喜歡走路,我老跟在他後面,但追不上他……他做的菜可好吃瞭。”

王小利是趙本山收的第一批弟子。從2001年拜師至今,趙本山對他來說亦師亦父,盡管兩人年齡僅相差12歲。“師父管我們管得可細瞭,誰傢裡有什麼事兒他都知道。”

但凡跟趙本山周圍的人交流,不難感受到他無時不刻的存在感。

在唐鐵軍位於大舞臺的辦公室中掛著一幅趙本山拓的墨寶。“集團的總裁班子,他每人都送瞭一幅字,他的字現在在名人字畫中很值錢,有一年在臺灣做慈善活動拍瞭500萬新臺幣。”

唐鐵軍喜歡沒事練練字,他說趙本山傢最大的特點是有五、六十支毛筆。

“我能夠用我的真誠感化我的敵人。”言及自己的影響力,趙本山如是說。

澎湃新聞:我們註意到,這次您缺席中央的文藝座談會,又缺席遼寧省的文藝座談會,馬上就有輿論開始揣測和解讀,你覺得自己為什麼那麼受關註?

趙本山:中央文藝座談會邀請的是各界的代表,有好多人沒去。遼寧文藝座談會召開時我在北京。

澎湃新聞:這種缺席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趙本山:我對這個事兒沒有看法,我也學習瞭(指召開大會)。

除瞭你開會回應文藝座談會,看到你的副總在修訂演出管理條例,其中對節目的內容規定得更加細致,在這個點兒改規定跟文藝座談會有沒有關系?

趙本山:我們一直在路上走,邊走邊修改。

本山傳媒還有其他具體的動作來回應習總的講話嗎?

趙本山:各個劇場每天都在開會,都在研究。不過我們一直在創作。

澎湃新聞:你的意思是文藝座談會對你的公司沒什麼影響?

趙本山:沒有影響,我們也在按照國傢的要求。

澎湃新聞:這次采訪瞭你身邊不少人,談到你目前的狀態,都會說一句“您最近壓力很大,頭發全白瞭”。當強人很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或者說是弱點,你當瞭幾十年強人,有沒有自己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地方?

趙本山:一直感到很累。內心疲憊,因為隊伍龐大。我們公司有接近1000人,要解決他們的就業。我為瞭帶學生,為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不過,我現在還不到60歲,我會堅持往前走。

澎湃新聞:每年春晚,你去或不去都是新聞,今年馬上又面臨這個問題,我不想聽“人民需要我這張老臉我就去”這類的話,請問你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怎樣的?

趙本山:其實演員是觀眾的,是人民的,如果我身體允許,春晚需要我,我也推不起。如果,我這個老人別人不喜歡瞭,就(把舞臺)讓給別人,這是很正常的。我早晚都會被時代淘汰,我要做好這個充分的心理準備。時代一直在進步。

澎湃新聞:趙本山的時代跟隨春晚持續瞭幾十年,你對自己的成功怎麼看?

趙本山:我沒覺得我是成功或者失敗,我隻是一直在往前走。真正能走向一個完美的成功需要經受歷史的考驗。現在說我成功還為時過早。

澎湃新聞:你的路子是否可以復制?

趙本山:很難復制。我這裡是一個復制人才的地方,其他地方很難復制,因為人才都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

澎湃新聞:提到你的“趙傢班”,不少人都會說,趙老師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把手下的一幫徒弟管得服服帖帖。到現在你的徒弟中不少也已經出瞭名,甚至單幹也能賺,但沒有人出去。你怎麼鎮住他們的?秘訣是什麼?

趙本山:對學生也好,同事也好,誠信是最重要的,我很少說一些不兌現的話。我跟他們當中好多人多年都在一起,他們身上有許多需要改的毛病,一點一滴,讓他們能夠聽進去師父說的話,是一個很難溝通的過程。這個過程已經10來年瞭,我現在說一句話他們還是很聽的。

然後,善解人意也很重要。人首先要學會善良,學會尊重別人。就比如我今天接受你的采訪,你是一個剛畢業的小記者,(對你的采訪請求)理應說我有時間就接受,沒時間就把你打發走瞭。但我特意讓手下安排協助你的采訪,這樣你對我的公司會有一個印象,最起碼對人很尊重。你作為一個陌生人,認識到我的團隊是一個有規矩的團隊,層層都有規矩。

澎湃新聞:你對身邊人的影響很大,你喜歡寫字、拉二胡,你的徒弟王小利就跟著拉二胡,您的副總裁經常在練字。我們看到很多港臺明星都會來你這兒拜碼頭,你算不算一個喜歡這種“大哥”感覺的人?

趙本山:那倒不是,我喜歡大氣的感覺。

澎湃新聞:其實“大哥”是個褒義詞,說明你很會照顧人。

趙本山:是。(笑)

澎湃新聞:幾十年來,趙本山是東北,甚至是全國的一張文化品牌。但你畢竟年齡在一天天往上漲,總有一天會面臨接班人的問題。你希望你這塊品牌由一個人來全面接班,繼續像你一樣的強人形象,還是分開來,本山傳媒商業這塊有一個人接,藝術這塊有一個人接?

趙本山:這些年累就累在藝術就我一個人在承擔。我希望我能回到藝術上去,現在再計算賺多少錢已經沒有意義瞭。我希望多為老百姓留一些作品,老百姓不會記住我有多少錢,但會記住我有多少作品。賺錢不是我的直接目的,我要把我的作品留下來,把我的學生培養出來。

澎湃新聞:有誰能夠接替你的地位嗎?

趙本山:地位很難接,但是我會把傳統培養下去 那種用心上臺的感覺。我想我們演員上臺的感覺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他們對觀眾的那種真誠這是我們長期要求的。

今後我會著重為藝術這塊去想,包括我們社會的變化,市場怎麼開發,我在研究這些。好多東西都已經過時瞭,我們要跟著時代,所以我也在請教高人,為此作準備。

本山傳媒屬下的分工極其細致,屬下各司其職。但你們好像沒有一個人專門來維護你的品牌?比如你穿一雙貴點的鞋也很容易招致非議。

趙本山:下一步我們有打算。之前也想過,但我不上網,不看這些無中生有的評論。穿一雙鞋又不是貪污的,是我自己賺來的,不用大驚小怪,這是正常的。羨慕嫉妒恨是中國人的正常的發泄,沒關系。

你真不在乎?

趙本山:你在乎也在乎不起,沒有用。

澎湃新聞:從很窮到富豪,對錢的認識發生哪些變化?

趙本山:我覺得錢會給人帶來很多麻煩,我對它沒有認識。我不是天天記得數字,我註重我的事業,當然事業的發展也代表著收獲,這是一個等值效應,但我不是把錢看得特別重。

美女環繞久瞭,怎麼認識美?

趙本山:我對美女演員一點興趣沒有。我覺得美是自然的。

澎湃新聞:現在的本山傳媒以劉老根大舞臺和影視劇為主要收入來源,有學校後補人才,還有徒弟維系你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你打造這麼一個完整的文化產業鏈,感覺每一個點都需要很敏銳的嗅覺,你的嗅覺怎麼來的?

趙本山:我幹的全是我的本行。有人說我是藝術商人,其實我隻是把整個東北二人轉品牌做大瞭。當時二人轉沒人瞧得起,隻是一門半死不活的民間藝術,我也是這麼一路過來的。為什麼要貼近群眾?其實藝術本身就是在群眾當中,是為大眾服務的,要深深地紮在泥土裡,不要把自己看得過於高,或者不在地上瞭。藝術如果離地瞭,中間就空瞭,藝術要還原於真,還原於泥土,還原於大眾,還原於中國的文化和傳統。

澎湃新聞: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的痕跡會影響你的表演,未來的表演者可能缺乏這些痕跡。

趙本山:如果說要在大學裡培養一個二人轉演員是不現實的。

澎湃新聞:所以你未來收徒弟的標準是?

趙本山:首先看藝術有沒有前途,如果藝術有前途,他為人上的毛病我可以幫他修正。

你覺得藝術的標準是?

趙本山:有沒有靈氣,大藝術傢都有些藝術天賦。

你認為藝術傢跟政治傢的關系是?

趙本山:藝術傢跟每個政治傢都是藝友和政友。藝術傢應該要懂政治,這是首先。比如我們現在的省長說本山我們來聊聊藝術,那我能不去嗎?你得聽從上面的。

澎湃新聞:你說藝術傢要懂政治,你會不會覺得你靠得太近瞭?

趙本山:你不靠近政治,不相電動床信你的黨,那還搞什麼藝術?你不聽黨的話你還搞什麼藝術?文藝座談會的那個事兒也不是是個演員都去開瞭。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B02B5060D57B8A2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uwe686ka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