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古城



不是單純建一堆仿古建築,更不是建一座影視城,而是嚴格遵照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讓古城復活。棗莊一開始就把標桿定得很高:保持古城的原真性,讓古城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

“原真性”是歷史遺產保護中的關鍵詞。歷史建築經歷一定時期,不可避免會老化、損壞甚至於倒塌,修復是一項延長建築物壽命的必要手段。由於東西方在文化背景、歷史興衰以及建築材料等方面大相徑庭,對歷史遺產保護的原真性理解也存在差異,但有一點認識是共同的,那就是要跟原來的設計、材料、工藝、構成相吻合,要保存原狀。

從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正式開埠,到1938年毀於戰火,臺兒莊古城前後經歷334年。重建臺兒莊古城,要不要完全恢復戰前的面貌?棗莊經過反復論證後認為,不能拘泥於戰前的面貌,而應還原300多年間的繁盛,把臺兒莊古城歷史上最精彩的面貌集中展示出來。為此,他們把古城重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確立“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基本原則,規劃佈局遵循“原基址、原規制、原風貌”;施工中使用原材料、原工藝、原籍工匠。簡稱“四古”、“六原”。

這一創舉,得到一些專傢學者的首肯。他們認為,這種融歷時性的存在和共時性的精彩為一體的做法,是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所謂“留古”,就是嚴格保護歷史遺存。

慘烈的臺兒莊大戰,把繁盛300多年的運河商貿城市夷為平地,幸存下來的完整建築,不到10%。到2008年4月正式啟動重建時,戰後幸存的古建築,還有清真寺、關帝廟配殿、中和堂等寺廟和商鋪,在順和街、大衙門街、魚市巷等街區,保留胡傢、金傢、尤傢、夏傢、袁傢、鄭傢的宅院和作坊,累計為53處單體建築。另有3華裡的古駁岸、13座古碼頭和古船閘基座。這些古建築,見證臺兒莊的繁榮與滄桑,是幾百年古建築的珍貴標本。

對這些建築,臺兒莊按照文物保護標準,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零星分散並損毀的民居商鋪,用修復文物的標準進行修復,盡可能恢復當年的業態。大衙門街台灣電動床工廠中段一片集中的民居和作坊,設計建設為大戰遺址公園,通過那一面面彈痕密集的彈孔墻,讓遊客看到戰爭的殘酷。

叨天之幸,臺兒莊古城的道路街巷和水系肌理,保存瞭戰前的原貌,95%未遭破壞,成為重建的重要基礎。

臺兒莊古城道路街巷的肌理中,每條街巷都是曲徑通幽,沒有一條能夠一眼望到頭。這是何故?原來,儒傢文化講究謙讓,輩分最高的選最好的地方建房子,輩分稍低的讓一步往下蓋,再低的再讓一步,這就是中國古街道所以彎彎曲曲的內涵所在。可惜,現在已很少有人註重這些中華文化的信息。

規劃設計時,曾有人提出,考慮到將來遊客集散需要和通行方便,一些街巷應取直或拓寬。這個建議最終被否決,無論是後大路、大衙門街、月河街、丁字街、順河街等主要街道,還是一些小巷,均完全按照原先的走向和尺度設計,仍沿用原先的名稱。

臺兒莊歷史上曾有18個汪塘、15公裡水街水巷,後來很多汪塘和水街被填平,楊傳珍17歲那年參加“夜戰”所填的月老河,就是其中之一。重建中,這些汪塘和水街不僅得以重新恢復,還被打通和拓寬,使所有汪塘和水街的水系形成循環流淌,遊船可自由通行,“築臺而居、舟楫搖曳、槳聲燈影、以船代步”的水鄉盛景,得以再現。

所謂“復古”,就是挖掘歷史,電動床原貌復建。

戰前的臺兒莊古城,面積為兩平方公裡。棗莊的古城重建規劃設計團隊,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老人、勘察丈量舊墻基,基本摸清戰前古城的面貌。在嚴格保護現存戰前建築的前提下,對已經湮滅的古建築,實施恢復性重建。凡是能夠勘察清楚房基的,完全在原有的墻基之上施工,保證“復古”的建築與原有建築的平面完全相同。找不到房基但是原戶主能夠說出房舍輪廓的,根據戶主提供的輪廓,繪出平面圖,再請城裡其他老人辨認,保證“口述史”與事實吻合。

有不同說法的地段,考慮戰前的1938年、清朝咸豐五年、乾隆、康熙幾個不同時間段,根據本街區整體建築格局,有系統地“鑲嵌”可能存在的建築,使“可能”的建築與真實存在渾然一體。

對於有文字記載但形體已經消失的廟宇、會館、官署、商鋪,根據古城原有功能區進行佈局,其規制和風貌,參照古城同等建築設計,本地沒有參照的,以臺兒莊古城為同心圓,向周邊擴展尋找參照。

這些手段,保證瞭大戰前是什麼樣子,就努力建成什麼樣子,使整體電動床面貌和歷史氛圍一致,具體建築和歷史影像一致,空間尺度和文獻記載、老人記憶一台灣電動床工廠致,材料、工藝與當年的建築一致。

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有三分之二的建築屬於原樣“復古”,與“留古”建築一起,構成古城的主體框架。

所謂“揚古”,就是弘揚傳承,推陳出新。

這種創新,首先體現在設計上。在不破壞原來風貌的前提下,按照文化遺產標準和審美觀念要求,融入一些現代功能和外來元素,包括配置數字通訊、電子監控、節能環保、供電供暖、給排水、地下管網等。橫跨在古運河上的步雲橋,除瞭通行功能外,還寓意為“平步青雲”,在設計上既吸收中國傳統廊橋的特點,又結合瞭運河歷史變遷和文化習俗。

最能體現設計理念創新的是“船形街”,這是臺兒莊古城內唯一的“無中生有”建築群,也是古城景觀的一個亮點。

在臺兒莊古城的天後宮東側,原先是一片空地,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的媽祖廟會,就在這裡舉行。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殃及臺兒莊,有些房舍坍塌。大戰之後,有些居民在這裡建瞭棚戶區,成為城裡的貧民窟。1985年,為瞭開辟一條消防通道,臺兒莊區政府把這些建築全部拆除。在古城重建中,如何利用這塊不規則的空地,讓規劃設計人員很傷腦筋,一直找不到一個很好的方案。

就在這時,棗莊市政府幾個人趕赴四川北川,看望地震災後援建工程隊人員。離開北川趕赴機場時,繞道去羅城古鎮考察。到達羅城時,已是晚上7點多,站在高處,看到腳下一條燈火通明的街道狀似船形,一打聽,果然就是船形街。原來,羅城歷史上曾有一大批年輕人為瞭謀生,紛紛走出大山,漂洋過海到南洋打工,經常有去無返。鎮上的人特地建瞭這條船形街,作為對遠行者的祈福,祝願他們乘坐的船隻航行安全。

這讓棗莊人靈光一閃:臺兒莊因河而興,歷史上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船的地位非同小可,何不在那塊空地上也修一條船形街呢?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建成後的船形街,既傳承借鑒古建傳統,又大膽創新,在街中央建成一艘揚帆起航的龍船,這條“船”坐落在流動的水上,像是遨遊於運河的千裡波濤中,龍船全長110米,中間寬60米,兩頭各有一座橋,形似揚帆起航,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沿街兩側建築的門上,是形態各異的船形木雕,一共有468艘,仔細對照,找不到一艘重樣的船。更見功夫的是廈簷下鏤空雕刻的雙層垂花罩,下面是山水景觀,刻瞭水滸一百單八將。同時,又把船頭和船尾巧妙地做成一座古戲臺和看臺。這些匠心獨運的設計,既是對運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對遠方來客的祝福。

【1】【2】【3】下一頁



B02B5060D57B8A2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uwe686ka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