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使:拒絕難民解決問題社區公寓大廈抽肥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台中市抽水肥

原標題:德國大使:拒絕難民解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來自中東、北非的難民潮讓歐洲焦頭爛額,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德國一度敞開大門歡迎難民,但這並不能彌合歐盟國傢間在難民問題上的分歧。近日,在德國駐華大使館,《環球時報》記者聽柯慕賢大使談瞭他對難民及其他熱點問題的看法。

環球時報:今年是兩德統一25周年。這段時間裡,我們看到德國經濟發展迅速,在國際舞臺上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政治角色。在統一的最初階段,德國曾面臨哪些困難?現在又有哪些挑戰?

柯慕賢:在1990年前,兩德有長達40年之久的分裂,社會發展差別很大。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掃除德國民眾“心裡的柏林牆”。第二,兩德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德國努力促使兩德發展水平一致,提高東德企業的競爭力,使它們融入到市場經濟體系中,至今從西部轉移到東部的資金已達2萬億歐元。

第三,鄰國對統一的德國持懷疑態度,擔心德國強大後會不會回到那個二戰時期的德國,背離歐洲一體化進程,走一條特別的道路。但事實証明,兩德統一後,德國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的主要力量。德國有意放棄瞭一部分主權,放棄瞭德國馬克並引入瞭歐元。

環球時報:說到歐洲一體化,最近難民問題正撕裂著歐洲。請問匈牙利等東歐國傢對難民拒之門外,德國對此怎麼看?德國的“難民態度”是什麼?

柯慕賢:難民問題是歐盟這麼長時間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數百萬中東、北非等地區的難民逃離傢鄉,當然會引發歐盟內部的討論。我認為,覺得台中清化糞池拒絕難民就能解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德國會接收難民,但這不僅僅是一兩個國傢的事情,整個歐盟都應該為此行動起來,做出積極貢獻。聯邦總理已呼籲歐盟各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團結互助。德國堅持認為,接收難民需要一個制度,每個國傢應按照自身的經濟規模、領土大小等,接納一部分難民。德國很願意為此積極貢獻,甚至觸碰所能承受的極限,但單靠德國解決不瞭這個問題。

環球時報:德國最近開始實施邊界管控,有聲音認為德國對難民的態度發生轉變。大使先生對此有何回應?

柯慕賢:需要明確說明的是,德國不是拒絕難民,並非關閉邊界,隻是暫時採取措施,以便安排難民有序地進入德國,防止出現亂局。有些難民沒有通過口岸入境,這種情況我們希望盡量避免,他們需要登記註冊,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把他們安排到各個城市和地區。

環球時報:德國是否能承受上百萬難民湧入?打算如何安置他們?

柯慕賢:我們認為德國承受得住,不過也得看將來具體湧入的難民數量。歐盟需要團結一致,其他國傢也應幫助我們承擔這方面的工作和費用。德國政府現在已經撥款60億歐元,也有些個人提供幫助。總體來說,我們持樂觀態度。

環球時報:對於德國接納難民,有人說,德國想吸納勞動力;也有人說,德國想彌補二戰犯下的過錯。您認為呢?

柯慕賢:德國憲法有庇護難民的相關內容。對受迫害者的庇護屬於人權。對待難民,這涉及德國乃至整個歐盟的價值觀——如果有人受到政治迫害或戰爭威脅,就有資格得到保護。這也是我們從二戰時期經歷中吸取的教訓,當時許多人受政治迫害逃離傢鄉,前往瑞士、美國等國,受到保護。我們也從中得到啟發——應該向這樣的人提供幫助。

至於德國需要勞動力,這不是我們幫助難民的原因。的確,我們的就業市場需要勞動力,但德國經濟吸引許多其他一些陷入經濟困境的歐盟國傢公民前來尋求就業,所以勞動力不是問題。

環球時報:德國現在是否感覺歐洲在難民問題上承擔的東西太多?有媒體稱,難民問題也是美國引發的問題,它應該接收更多難民,承擔更多責任。

柯慕賢:我認為,單一因果關系並不適用於此。造成難民危機的原因有許多,大部分原因在於該地區本身。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歐盟的挑戰,也是整個世界的。我們看到,美國現在也願意做出一定的貢獻。

環球時報:聽說默克爾總理計劃於10月份訪華,能介紹下具體情況嗎?

柯慕賢:現在談默克爾的訪華行程為時尚早,目前我們正同中方進行相關的協調。這將是默克爾任總理以來第八次訪問中國。中德兩國現在的關系比任何時候都好,去年雙邊貿易增幅達11%,貿易總量超過中國與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貿易總和。現在有個涉及工業創新的共同項目在我們的雙邊關系中處於重要地位,德國是工業4.0概念,中國則是“中國制造2025”方案。兩者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環球時報記者 王天迷 趙覺珵】


arrow
arrow

    uwe686ka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