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滴滴的800億估值困境

帶著玫瑰與血,滴滴終要變身“資本傢”。

有消息傳出,滴滴出行將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啟動在港股上市,目前最新估值約550億美元,機構預計滴滴最終上市時市值或能達到700至800億美元。

這對於看好滴滴的投資者而言自然是件好消息,不過此時的滴滴卻仍在輿論壓力下苦不堪言。

此前的空姐遇害案讓滴滴不得不被動地走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消費者關於滴滴平臺的負面情緒在輿論刺激下“集體爆發”。一頓危機公關過後,如今滴滴的輿論環境好似一地雞毛,此前“洪流聯盟”營造的大數據幻境也在一瞬間被負面口水沖刷的一幹二凈。

口碑與形象的崩塌,讓滴滴倍感壓力。作為國內互聯網出行“獨角獸”,這傢公司前不久還信誓旦旦要“沖擊千億估值”,如今卻不得不考慮被輿論“腰斬”的風險。

滴滴的光榮與夢想

其實很多人或許用瞭多次滴滴打車,但實際上對滴滴這傢公司的印象也僅僅是停留在“打車”上。

“滴滴不過是一個可以在線打車的APP,這個APP賺錢靠的就是在平臺司機的收入中抽成,本質和出租車公司差不多,隻是比出租車公司便宜。”

雖然這僅僅是截取的一段網上評論,但這實際反映瞭多數人對滴滴的基本看法。可見,滴滴的性質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其實與某些“外賣平臺”沒什麼區別。但滴滴眼中的“滴滴”似乎不僅僅隻是“打車工具”那麼簡單。

在“洪流聯盟”大會上,程維給滴滴描繪的願景是將其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務平臺及全球智能交通技術引領者”。而貫穿這兩個“願景”的核心都離不開“大數據”和“互聯網”。

其實,在滴滴眼裡,自己從來都隻是一傢互聯網大數據公司。滴滴的夢想也從來都是在通過互聯網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出行服務帝國。

據瞭解,目前滴滴的業務除瞭網約車以外還擴張至汽車電商,汽車金融,外賣等領域。而這些業務在滴滴看來,其實與網約車一樣,都是大數據賦能出行服務的結果。

未來的滴滴將通過交通大數據打通出行領域整條產業鏈,通過賦能各項交通出行業務實現流量變現,從而實現最終盈利。而目前滴滴靠抽成的盈利模式僅是其最成熟的變現模式而已。滴滴若想上市,需要跟投資者暢談大數據“背後的故事”。

對於此次滴滴被估值800億美元,網上存在不少質疑之聲,認為機構對這傢公司估值過高。但800億的估值真的“過高”嗎?

從上述可見,滴滴的定位是一傢運營交通大數據互聯網新經濟企業。而市場對於此類企業的估值邏輯在於:新經濟的估值不是現金流驅動,而是用戶驅動。這套體系是以網絡效應和信息規則作為底層基礎,其中最重要就是用戶數。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滴滴出行2017年GM大紅榮蘋果|大紅榮蘋果批發V(交易總額)達到250-270億美元,並且截至2017年底,滴滴訂單總量和用戶數分別是74.3億單/4.5億,日單量為日均2400萬。

若按此前滴滴公佈的運營客單價20-25元人民幣以及平臺20%的抽成比例計算,平臺每單客運凈收入應該在0.6-0.8美元(取實時匯率)。按一年365日計算,滴滴全年凈收入應該在52-7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僅按凈收入計,機構給滴滴的估值不過11-15倍。

由於目前並不知道滴滴的成本,若粗略按照20億美金假設,滴滴的估值也不過25倍,這對於一傢新經濟公司而言,並不算高。

因為目前的滴滴業務已覆蓋全國400多座城市,並且在合並Uber中國後,其市場占有率已達90%,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效應便開始顯現。網絡效應認為,隨著網絡上新用戶的加入,將會使得原有每一位用戶的價值都增加,而這將會體現在公司ARPU的不斷增長上。

“滴滴目前的日單量在2500萬單以上,已經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臺。” 程維表示,全中國每天有11億次出行,滴滴隻滲透瞭市場的2%。而剩下的98%就會成為滴滴向投資者講的“故事”,其實如果一切順利,滴滴的估值或許還能更高。

滴滴的現實與困境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未實現程維的“遠大願景”之前,現在的滴滴也隻是一個打車平臺,對接著司機和乘客,幹著網約車平臺的“C2C”業務。

既然是“C2C”便不可避免的涉及司機與乘客的糾紛問題。從之前的“滴滴司機打人事件”再到“空姐遇害案”,一系日本溫室御葡萄|日本溫室御葡萄批發列負面事件在不斷蠶食滴滴的公司形象,影響公司的口碑。

在《巴菲特的護城河》中提到,企業若想依靠網絡效應獲得利潤則需要“建立一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流動性蓄水池”。而“流量”便是蓄水池中的“水”,若想要蓄水池的“深度和廣度”則需要公司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口碑來吸引流量源源不斷流入“蓄水池”。

惡性事件的發生無疑損害瞭滴滴的公司形象以及口碑,這一點可能會讓投資者對於滴滴能否持續增加客流量產生懷疑。根據上述對滴滴的估值邏輯,一旦出現日單量下滑,滴滴的估值“腰斬”似乎也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

若想挽回客戶流量,整改是滴滴能做的唯一辦法。但是在“空姐遇害案”之後,滴滴下架瞭其順風日本溫室御葡萄禮盒|日本溫室御葡萄禮盒批發車業務進行整改,但上線之後卻遭到許多司機的“抵制”。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根據滴滴出臺的新的順風車政策,承接順風車業務的司機每次結單都需要進行刷臉認證,過程較為復雜。

有司機評價到“搞的好像耍猴一樣,等認證完成瞭,單子被別人搶走瞭,感覺像是被戲弄瞭一樣”。

並且此次整改還取消瞭評價功能,這讓很多的司機感覺到不公平。有司機認為,作為車主不能判斷出行乘客的情況好壞,讓自己感到不安全,但司機還不敢拒載,怕受到投訴而被扣分。因為根據滴滴規定,司機分數下降到一定程度,將需要交押金才能繼續接單。

由此可見,一味偏袒乘客對於滴滴而言也絕非長久之計,如何平衡乘客與司機的關系或成為滴滴接下來很長時間的問題。

除瞭業務內部問題,競爭對手的進攻也讓滴滴頭疼十足。

從上述來看,整個國內出行市場人流量高達11億,而目前市占率超過90%的滴滴也僅隻有2%的滲透率,對於這麼大一塊蛋糕,競爭對手自然虎視眈眈。

今年4月,美團高調登陸上海,並率先發起針對滴滴的補貼大戰。美團打車上線首日其日訂單量便突破15萬單,第三天更是突破30萬單。對此美團CEO王興表示,“美團已經迅速地拿到上海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不過由於在一個月的運營中高額補貼擾亂市場、刷單、馬甲車等亂象頻出,美團受到上海市交通委多次約談監管,目前高額補貼已基本停止。在補貼停止之後,美團打車用戶的大量退散,訂單量大幅下滑,基本算是“涼瞭”。

但美團的這次嘗試卻用行動證明,滴滴的“壟斷”是可以被打破的,目前高德等運營商也宣佈進入打車領域。隨著競爭對手的陸續入場,滴滴能否占領整個市場現在或許要打上一個疑問號。

對於滴滴這類新經濟公司而言,成長空間的重要性無須多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向投資者“圓這個故事”或許成為接下來滴滴能否保住自己800億美元估值的關鍵。
arrow
arrow

    uwe686ka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